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和南洋理工大學 (NTU) 的研究人員開發(fā)了一種新的 3D 打印技術,能夠生產納米級金屬部件?;陔娀瘜W方法,該工藝可用于制造直徑小至 25 納米的銅物體。作為參考,人類頭發(fā)的平均厚度約為 75 微米時的 3000 倍。據 Dmitry Momotenko 博士領導的研究小組稱,新的 3D 打印技術在微電子、傳感器技術和電池技術方面具有潛在應用。
作為該計劃的一部分,達爾格倫已經通過海軍水面技術與創(chuàng)新聯盟和海軍工程教育聯盟與其他國防部 (DoD) 機構、行業(yè)合作伙伴和學術專家建立了多項合作關系。這包括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極端材料研究所和邁阿密大學的 3D 打印中心。
近日,弗勞恩霍夫研究組織計算機圖形實驗室 (Fraunhofer IGD) 宣布了一項新技術,可提高基于材料噴射3D打印機,創(chuàng)建高清三維模型的效率。據弗勞恩霍夫IGD稱,如今3D打印機可以實現非常逼真的表面。但是,這樣的3D模型會有巨量的多邊形面,會導致文件過大,不好傳輸,切片時間過長等問題。于是他們研究了一種解決方案。
近日,柳州市工人醫(yī)院普通外科一病區(qū)(胃腸外科)借助3D打印技術成功完成一例胃癌手術的術前規(guī)劃,在3D打印現實技術和可視化技術輔助下完成胃癌的精準切除。
據悉,近日,瑞典于默奧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3D打印技術,以微米精度研究人體器官中的特定細胞類型。該方法可用于揭示胰腺中的生理變化,同時也可用于研究人體的其他器官和疾病。
3D打印技術作為“增材制造”的代表,區(qū)別于傳統(tǒng)的“減材制造”,通過分層制造、逐層疊加原材料的方式制造特殊幾何形狀的物體,在20世紀80年代逐漸應用于航天、汽車和醫(yī)學等領域。傳統(tǒng)的骨科內植物通過機械的鍛造或者鑄造獲得,易于產品的標準化并大規(guī)模批量生產,在相當長時間內是骨科相關手術的惟一內植物選擇。然而,骨科內植物手術,特別是涉及骨腫瘤切除后功能重建、脊柱畸形矯正、嚴重創(chuàng)傷/感染導致的骨缺損,這些標準化的骨科內植物的使用就顯得捉襟見肘,而3D打印技術的出現則提供了有效的技術補充。
3D打印技術正在逐漸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,本屆奧運會賽場見證了3D打印體育用品的繁榮。然而,既然是產品,就會有損壞。這不,首例因3D打印產品故障導致的比賽失誤出現了。,
分享一個國際上知名高性能陶瓷產品制造商Avignon Ceramic 通過3D打印技術和增材制造設計思維提高陶瓷產品性能與品質的應用案例,以此來感受3D打印技術為復雜陶瓷產品帶來的附加值。
3D打印技術是一門新興的醫(yī)療技術,近幾年廣泛應用到神經外科手術,將3D打印技術與數字化臨床應用相結合。目前,主要包括術前病變模型打印制作、制作手術導航模板、靜脈竇術前定位輔助手術精準進行、腦出血穿刺手術術前定位等。